传染源为鼠类和其他啮齿类动物,其中褐家鼠和黄胸鼠是主要传染源。
据临床表现和发病特点,可将鼠疫分为轻型鼠疫、腺鼠疫、肺鼠疫、脓毒血症型鼠疫和其他类型鼠疫。不同的分型,潜伏期有不同,腺鼠疫2~8天,肺鼠疫数小时至2~3天,曾预防接种者可延至9~12天。
实验室检查
(一)常规检查
1.血常规: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,红细胞和血小板可有不同程度的减少。
2.大便常规:血样或黏液血便,隐血可阳性。
3.尿常规:可出现蛋白尿、血尿、各种管型尿。
(二)病原学检查
取血、脓、痰、脑脊液、淋巴结穿刺液等材料进行细菌学检查。一般检查程序包括显微镜检查、细菌培养、鼠疫噬菌体裂解试验和动物实验,简称四步试验,以上四步均获阳性结果可确诊鼠疫。
(三)血清学检查
(1)荧光抗体染色镜检(IFA) 具有快速、敏感度及特异性较高的优点,但有假阳性或假阴性。
(2)间接血凝反应(IHA) 是一种快速、敏感、特异性高的血清学诊断方法,是目前行之有效的快速诊断方法之一。
(3)放射免疫沉淀试验(RIP) 敏感、高度特异,不仅是目前鼠疫监测、查源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,特别是轻型和不典型病例的追索诊断,作为补充IHA的不足,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。
(4)葡萄球菌A蛋白的血凝改进方法(SPA-IHA) 比间接血凝的检出率高,方法更简便,适于野外基础实验使用。
4.聚合酶链反应(PCR)检测
可以在几小时内作出诊断,是一种快速和高度特异的方法。对鼠疫监测、临床早期诊断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有重要意义。
诊断
早期诊断、尤其是的及时发现对鼠疫的防治至关重要。在流行区,流行初期或散发性不典型病例尤应特别注意。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及典型临床表现,一般即可作出诊断。轻型病例需与急性淋巴结炎、恙虫病、钩端螺旋体病、兔热病等区别。对可疑者需进行细菌学或血清学检查,检出鼠疫耶尔森菌是确诊的最重要依据。
肺鼠疫、脓毒血症型鼠疫预后极差。近年,由于及时诊断,及时抗菌药物的应用,病死率已降至10左右。改善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,及时治疗。

- 河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是一个规模较全,设备先进,技术力量雄厚...详细》